2012年10月5日 星期五

漢服女孩 秦亞文

蘇州女大學生3年間堅持穿漢服上課

蘇州大學大四女生學生秦亞文,從大一至今,堅持每天穿漢服上課。圖為二十歲的秦亞文行古時女子成年「笄禮」。(網絡圖片)

在蘇州大學校園裡有個女生,每日雲鬢輕挽,裙裾飄飛,身著漢服,腳踏青鞋,在來來往往上下課的學生人潮中顯得分外惹眼。這名「漢服女孩」叫秦亞文,是蘇州大學藝術學院大四學生,從大一至今,秦亞文堅持每天穿漢服上課。漢服是她平日裡的便服,是生活起居不可或缺的部份。

校園中惹眼的著漢服女孩
據《揚子晚報》報導,秦亞文羞澀地告訴該報記者,古裝武俠電視劇是她結緣漢服的「媒婆」,當時年幼的她對漢服文化一無所知,但卻打心眼裡喜愛漢服的華美。隨著年齡的增長,秦亞文開始逐漸瞭解漢服背後的文化。儘管鍾情漢服,但初中階段受學校限制,秦亞文一直未能公開穿漢服。
從大一起,秦亞文便穿上漢服上課,一穿就是三年多。她說:「大學校園環境相對寬鬆自由,從上大學起,我才真正穿上漢服,將漢服作為自己日常生活的便服。」

蘇州大學大四女生學生秦亞文,喜愛漢服的華美,堅持每天穿漢服上課。圖為秦亞文身著漢服外出寫生。(網絡圖片)

因為漢服著裝,秦亞文曾多次和長輩辯論。她的父母起初以為女兒穿漢服只是圖個新鮮,後來發現她每天都穿,才知道女兒對漢服著了迷。父母從當初反對她的「另類」打扮,到後來開始慢慢接受理解,並給予支持,「現在父親有時在網上看到漢服相關資料,會第一時間發郵件給我。」秦亞文說。

三年前,秦亞文是蘇大校園裡身著漢服的第一人,也是唯一一人。那時她走在大學校園裡,身旁總會有同學指指點點,小聲嘀咕,現在這樣尷尬的情景已經很少出現。如今,秦亞文高興地說,蘇大已經有20多個喜歡漢服的學生,她們偶爾也會穿漢服外出。秦亞文還利用課餘時間舉辦各種活動,例如穿漢服展示,漢服文化講座等。

除熱愛漢服外,秦亞文也非常喜歡古典文化。去年,她還按古時女子成年禮節行「笄(jī)禮」。

據《儀禮•士昏禮》記載:「女子許嫁,笄而醴之,稱字。」就是說古代女子十五歲時,即舉行束髮插簪的儀式,稱為「笄禮」,從此即視為成年可以婚嫁。《禮記•曲禮上》說:「女子許嫁,笄而字。」即女子成年許嫁了才可命字,因此後來稱女子未有婚嫁之約為「待字」、「待字閨中」。

秦亞文說:「古時女子十五歲許嫁,行笄禮取表字。如果十五歲未許嫁,就後延到二十歲行笄禮。」

去年在二十歲那天,秦亞文搭了末班車行了「笄禮」,並在徵求父親同意下,自取表字。秦亞文自取表字「初塵」,「初」字正對她名中的「亞」字,「塵」是看得見的微小事物,對其名中「文以載道」的「文」字,寓意簡單踏實的生活。

秦亞文說,她身著漢服,行漢禮不在於想人人效仿,僅僅是為了讓更多人瞭解漢服,瞭解漢文化。

漢服與中華傳統文化息息相關
「漢服」也稱為華夏衣冠,是中國漢民族的傳統服飾,從西周開始一直到明末,傳承長達3700多年;「漢服」雖歷經各朝代輪換更替,但華夏民族卻始終以「交領右衽,袖松且長,隱扣繫帶,上衣下裳」的服裝特點延續相傳。

交領右衽、褒衣博帶、行雲流水的衣裳特徵不只影響了中國少數民族,就連中國周邊的日本、韓國等國家的服裝也受漢服的影響,以致東亞服飾具有「漢服」的共性。

《新紀元週刊》此前曾報導,新唐人電視台舉辦的「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」評委會主席樊弘曾表示,中國有著最悠久的服飾文化,漢服的起源與中華民族的歷史分不開。漢服最早起源來自三皇五帝時代,在《漢書》中就提到了漢服。

樊弘說,中國漢服受佛家、道家體系影響,顯示各種社會階層,跟中國五千年文化和價值觀息息相關。

台灣漢服史研究泰斗王宇清教授也表示,漢服不是指漢代衣服,而是萬古「漢民族」、「漢文化」承傳下來的服飾,以「禮」為總代表,以「龍」為基本符號標誌,而國之四維的「禮、義、廉、恥」就是漢服的基本精神。所以,所謂的漢服就是指中華將近萬年的文化思想。

引用自:蘇州女大學生3年間堅持穿漢服上課

BloggerAds

BlogAD

熱門文章

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

PostRank